DB11∕T 725-2024 森林生态系统健康评价规范(北京市)

ID

EDCD1FCB962943688B600372CD15A6EF

文件大小(MB)

0.14

页数:

10

文件格式:

pdf

日期:

2024/10/20

购买:

购买或下载

文本摘录(文本识别可能有误,但文件阅览显示及打印正常,pdf文件可进行文字搜索定位):

DB11/T 725—2024,森林生态系统健康评价规范,Specificationsof forest ecosystem health assessment,2024-09-23发布 2025-01-01实施,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ICS 65.020.40,CCS B 64,北京市地方标准,DB11,DB11/T 725—2024,代替DB11/T 725—2010,DB11/T 725—2024,I,目 次,前言 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评价指标体系 1,5 评价因子测度 2,6 评价数据获取 4,7 评价方法 .4,8 档案管理 .4,附录A(资料性)森林生态系统健康评分细则 .5,参考文献 7,DB11/T 725—2024,II,前 言,本文件按照 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 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代替DB11/T 725—2010《森林健康经营与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与DB11/T 725—2010 相,比,除结构变化和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修改了标准的适用范围(见1,2010年版的1);,——调整了规范性引用文件(见2,2010年版的2);,——删除了术语和定义“森林健康”、“森林土壤健康经营”、“更新目标树”、“森林火险管,理”、“目标树”、“特殊目标树”、“干扰树”;增加了术语和定义“生境适宜性”、,“林木高径比”、“生境树”(见3,2010 年版的3);,——删除了森林健康经营技术流程、人工林健康经营、天然次生林健康经营、森林土壤健康经营、,森林火险管理、森林有害生物防控等原森林健康经营相关内容(见2010 年版的4、5、6、7、,8、9);,——修改了评价指标体系相关内容(见4、5,2010 年版的10.2,10.3);,——增加了评价数据获取相关内容(见6),本文件由北京市园林绿化局提出,本文件由北京市园林绿化局组织实施,本文件起草单位:北京林学会、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北京市园林绿化科学研究院、世界,自然基金会北京办公室、北京丹青园林绿化有限责任公司、沃德兰特(北京)生态环境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智信、王冬梅、金莹杉、杨欣宇、周晓东、冯达、朱建刚、蒋薇、温志勇、,任云卯、周荣伍、律江、周长伟、阎海平、夏磊、王建明、李叶青、常雪羽、胡雪凡、梁芳、赵安琪、,韦艳葵、韩艺、张一鸣、马润国、曹吉鑫、邵丹、方淑莉、张瑶、谢正丰、张劲、张琳琳、刘京宇、,张艳、吴林川,本文件及其新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DB11/T 725—2010;,——本次为第一次修订,DB11/T 725—2024,1,森林生态系统健康评价规范,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森林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评价因子测度、评价数据获取、评价方法和档案管,理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北京山区森林生态系统健康评价,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LY/T 1063 全国森林火险区划等级,LY/T 1681 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及成灾标准,LY/T 2241 森林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监测与评估规范,LY/T 2250 森林土壤调查技术规程,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森林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forest ecosystem health assessment,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活力、生物多样性、稳定性和土壤等指标及因子进行综合诊断,进而评,估其健康状况的过程,3.2,森林近自然度 forest nature closeness,现有森林与同一地区天然顶级森林群落的接近程度,3.3,生境适宜性 habitat suitability,某一生境为动物提供适宜生存和繁衍的能力,也可视为单位时间内栖息地的潜在供给能力,3.4,生境树 habitat tree,指具有鸟巢、啄木鸟洞穴或痕迹、树洞、寄生菌类或苔藓覆盖等生境特征的林木,是生境的一个,类,3.5,林木高径比 ratio of height to diameter,林木高度与胸径之比,4 评价指标体系,森林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包括5项评价指标、13项评价因子,见表1,DB11/T 725—2024,2,表1 森林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 评价因子,结构,群落垂直结构,林分郁闭度,森林近自然度,活力,群落生物量,林木天然更新能力,动植物多样性,植物多样性,生境适宜性,稳定性,森林有害生物危害等级,森林火险等级,林木高径比,土壤,土层厚度,枯落物层厚度,腐殖质层厚度,5 评价因子测度,5.1 结构,5.1.1 群落垂直结构,森林群落垂直结构分为乔灌草复层结构、乔灌或乔草复层结构、乔木单层结构3种类型,5.1.2 林分郁闭度,林分郁闭度分为4个范围,具体见附录A,5.1.3 森林近自然度,根据森林群落建群种特性和树种组成、适地适树、演替阶段等因素综合评定,分为 5 个等级,详,见表2,表2 森林近自然度等级,近自然度等级 森林群落,Ⅰ 级 顶极森林群落,Ⅱ 级 由顶极种和先锋种组成的过渡性群落森林,Ⅲ 级 先锋树种为主的森林群落,Ⅳ 级 含有非乡土树种的先锋森林群落,Ⅴ 级 引进树种或者由乡土树种组成,且在不适合的立地上形成的森林群落,5.2 活力,5.2.1 群落生物量,包括地上乔木层生物量和灌草生物量……

……